時間:08/24/2025 00:00
瀏覽: 11127
美國政府稍早確認將把原本承諾給予Intel的部分晶片法案 (CHIPS Act)補助,以及安全核心國安計畫 (Secure Enclave)提供資金轉為實際投資,直接取得Intel約9.9%的普通股持股,金額高達89億美元,意味美國政府不再只是補貼提供者,而是正式成為Intel股東之一。
消息最早由美國總統川普在8月22日的記者會上對外透露,並且形容這是「讓美國撿到100億美元」的交易。根據後續Intel發布的新聞稿,投資將由兩部分組成,其中57億美元來自先前規劃的晶片法案預算,另外的32億美元則源自安全核心國安計畫撥款。
在此之前,Intel已經獲得22億美元的晶片法案補助。換算下來,美國政府對Intel的總投資金額達111億美元。
在交易細節上,美國政府以每股20.47美元購入Intel普通股,持股比例約為9.9%,但並未取得任何董事會席位。Intel強調,美方承諾將在股東會投票時遵循公司董事會建議,僅在少數情況下例外,顯示這筆投資定位為「被動型」。
雖然與先前美國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所提「不具表決權股份」的說法有所不同,但整體操作仍避免美國政府直接介入Intel內部治理。對Intel來說,這項安排被視為執行長陳立武為確保公司資金鏈的一次關鍵決策。
自陳立武於2024年接任執行長以來,Intel已經宣布裁撤20%員工,並且積極尋求降低成本。然而,Intel仍在新一代筆電處理器「Panther Lake」的量產上遭遇挑戰,而將原本預計的補助轉為股權投資,雖然短期確保資金到位,但也意味著政府將在Intel命運中扮演更深一層角色。
川普政府強調,這項交易僅針對Intel,不會複製到其他晶片法案補助廠商身上。不過,市場傳出美國政府與NVIDIA、AMD等公司達成不同形式的協議,例如允許出口部分產品至中國,但必須換取15%的利潤分成,而這些前所未見的財務安排,更凸顯目前美國政府在維護半導體產業自主與競爭力上的強硬手段。
整體來看,美國政府直接成為Intel股東,將使雙方關係更為緊密,但也帶來更多外界對於「產業自主」與「政策干預」的疑慮。Intel雖然因此取得穩定資金來源,但是否能順利突破製程瓶頸,將決定其能否真正恢復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領導地位。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