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1/21/2025 00:00
瀏覽: 431
彭博19日報導,北京清華大學在人工智慧領域發表的學術論文中,入選「全球引用量最高100篇論文」的數量位居全球高校之首,且該校獲得相關專利數量更超過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與哈佛大學這4所美國頂尖高校的總和。
彭博引述勵訊集團(RELX)旗下專利數據分析服務商律商聯訊(LexisNexis)的數據稱,2005年至2024年末,北京清華累計獲得4,986項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相關專利,僅去年就新增900多項。而在全球該領域的有效專利族群,也就是同一項核心技術在多國申請的全部專利中,中國大陸占比已過半。
不過目前,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仍保有最具影響力的專利與性能最優的模型。例如,在專利影響力排名中,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始終領先於清華大學。史丹福大學發布的「人工智慧指數報告」也顯示,2024年美國科研機構研發的知名人工智慧模型達40個,而中國大陸為15個。但在部分性能測評指標上,中國大陸機構正逐步縮小與美差距。
這也讓美國想要保住人工智慧科研領域的領先地位面臨不小挑戰。華盛頓智庫美國資訊科技與創新基金會(ITIF)的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間,全球頂尖人工智慧研究者前2%中,中國大陸占比從10%升至26%,美國占比則從35%降至28%。
LexisNexis駐波恩的智慧財產權分析與戰略高級總監里希特(Marco Richter)稱,「這是不到十年內全球創新領域的驚人轉變,反映了中國打造人工智慧強國的堅定決心與協同努力。」
截至目前,大陸龍頭人工智慧初創企業中,至少有4家由北京清華畢業生創辦。正在清華攻讀計算生物學博士學位的26歲學生張宇陽表示,DeepSeek的成功證明中國團隊完全能在大語言模型領域的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
報導著重提到了清華大學腦與智慧實驗室,該實驗室專注於計算神經科學、工程學與電腦科學等多領域交叉融合,人工智慧初創公司 Sapient正是這種跨學科教育模式結出的碩果。
2023年,本科生王冠(音譯)與陳威廉在該實驗室萌生靈感,計畫借鑑大腦的分層推理機制開發人工智慧系統,經過持續試驗,他們的早期構想逐步發展為分層推理模型(HRM)。該模型模仿人類大腦運行方式,既能進行有條理的慢速規劃,又能做出瞬間反應,在推理能力測評與複雜數獨解題方面,表現均優於美國OpenAI和Anthropic公司開發的更大規模模型。
這2位24歲的創業者認為,相較於矽谷主流大語言模型,他們的研究為通用人工智慧研發提供了全新路徑,目標是打造能熟練完成各類任務、達到甚至超越人類水準的通用人工智慧。
陳威廉高中畢業於美國密西根州,曾被卡內基梅隆大學和佐治亞理工學院錄取,但出於家族的中國情結,加上渴望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產業,最終選擇了北京清華。
張宇陽補充,如今越來越多清華畢業生更願意留在大陸發展,「我身邊大多數同學都會選擇留在大陸,能真切感受到現在的清華大學正處於發展最蓬勃的時期。」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