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經濟走向的不確定性,外銀針對未來一年美國經濟的走向提出三大情境預測,其中,實現「軟著陸」的機率最高,主因包括美國聯準會(Fed)預期降息、主要經濟體實施寬鬆政策,以及貿易緊張局勢緩和。不過,該行亦示警「硬著陸」的風險仍存。此外,外銀認為,美國政府若陷入停擺,雖對市場衝擊有限,但就業數據失靈恐引發市場波動,使聯準會決策更添挑戰。
渣打銀行最新報告指出,美國經濟在未來6~12個月內最有可能走向「軟著陸」的情境,機率高達55%。該行分析,美國聯準會預計將在2025年降息50個基點,未來一年內合計降息幅度可能達到100個基點,藉此支撐就業市場。在此同時,美國、德國及中國陸續實施財政寬鬆政策,加上新興市場持續進行貨幣寬鬆,都有助於降低經濟失速風險。此外,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近期達成初步協議,使得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明顯緩解,也為經濟前景增添穩定因素。
不過,渣打也指出,如果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導致消費者與企業信心惡化,使失業情況加劇,則美國經濟在未來一年內出現「硬著陸」甚至衰退的機率約為30%。美國政府可能短暫停擺屬短期內的風險,而由於對財政赤字或聯準會獨立性的憂慮,導致美國債券及美元拋售則屬於中期風險。
有鑑於貿易及政策風險仍然存在,該行將「不著陸」情境的可能性從20%下調至15%,轉而傾向經濟硬著陸。隨著貿易緊張局勢緩和,全球政策刺激措施有望提振消費者和商業信心,從而促進全球經濟更趨平衡,若中美達成重大協議,則可能帶來進一步的上行空間。
由於美國國會僵局加劇,政府面臨關門窘境。星展銀行分析,美國政府停擺對經濟影響取決於其持續的時間,歷史經驗顯示,美國政府關門對市場基本上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此次停擺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亦將較為溫和,惟政府關門將導致勞工統計局暫時關閉,就業數據失靈可能導致市場混亂,並使美國聯準會的工作更加困難。根據CBO的估計,前一次的政府停擺持續五周,導致美國經濟產出減少110億美元。不過,市場普遍認為此類事件通常持續時間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