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動車 7,500 美元的聯邦稅收抵免,在今年 9 月劃下句點,產業界的反應卻天差地別。有人說「已準備好獨立成長」,也有人警告「規模恐腰斬」。
通用汽車董事會成員Jon McNeill,這位前特斯拉全球銷售與服務總裁,在接受《CNBC》訪問時信心滿滿:「美國市場已經成熟,我們準備好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成長。」另一邊,福特汽車執行長Jim Farley卻在底特律峰會上發出警告:「這個產業將會小很多,遠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小。」
兩人的預測差距有多大?McNeill認為市場將持續擴張,而Farley則預測美國電動車的銷售占比將從目前全體車市的10%至12%暴跌至5%,直接腰斬。
樂觀派的底氣:歐洲經驗可以複製
McNeill以歐洲的經驗為例,「當德國等國家在幾年前取消補貼時,令人驚訝的是,電動車市場持續成長。」。
目前美國市場已有65種不同電動車車型;若將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合併計算,每四輛新車中就有一輛是電動化車款。更重要的是,通用汽車的EV銷量在第三季翻倍成長,且「這些銷售大多來自低價車型」。
McNeill強調:「消費者只是對價格敏感。不是對電動車失去興趣。」那麼解方就相對明確:推出更多平價車款。
悲觀派的警鐘:75,000美元沒人埋單
福特的Jim Farley顯然不這麼樂觀。「消費者對7.5萬美元的電動車不感興趣。他們覺得這些車很有趣、很快、很有效率、不用去加油站,但就是太貴了。」
Farley的擔憂有其現實基礎。過去幾年,除特斯拉外,多數車廠的電動車都鎖定高階市場。一輛動輒7、8萬美元的車,現在對多數美國家庭來說根本是天方夜譚。
更嚴峻的是時機。根據《Fortune》報導,特斯拉雖在第三季交車量意外成長7%,但那主要是「搶搭末班車」的購車潮。一旦這波需求消化完畢,市場將面臨真正考驗。Farley認為,稅收抵免的終結「徹底改變了遊戲規則」。
新戰場:車子就是你的發電廠
儘管兩人對市場規模的預測南轅北轍,但他們在一件事上意見一致:電動車的「雙向充電」功能將成為推動市場的新動能。
所謂「雙向充電」,就是讓電動車不只能從電網取電,還能把電力回輸給家庭使用。簡單說,你的車變成了移動式超大型行動電源。
McNeill分享親身經驗:「我的雪佛蘭Silverado EV可以為我家供電兩週。」更誘人的是,電力公司提供優惠──只要讓電網存取車輛20%的電池容量,就能大幅降低電費。Farley也認同這個趨勢。
McNeill和Farley的分歧,反映了產業對市場自主成長能力的不同判斷。但可以確定的是,特斯拉市占率跌至38%反映出競爭正在加劇,而車廠們正在調整策略:如福特推出3萬美元EV皮卡;通用銷售翻倍則來自平價車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