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簡體 商家登錄

【卡到脖子】不只管制稀土!彭博揭中國還限制「這產品」出口 美國坦言被卡到脖子:AI最大瓶頸

10/12/2025 6:02:47 PM     瀏覽 1003 次

中國祭出重大稀土管制,再度掀起新一波美中貿易戰火,震驚全球產業與市場,不過美媒《彭博》指出,中國打出的手牌除了稀土管制之外,其對鋰離子電池的最新一系列出口限制,也可能對美國企業造成重大影響。
報導表示,北京不只以稀土作為與華府貿易戰的籌碼,如今憑藉其在電池產業的主導地位,中國找到了新的談判槓桿。隨著美國對能源儲存的需求激增,用於支撐資料中心與電網穩定的電池成為關鍵。
報導指出,新管制針對電池供應鏈的範圍廣泛,包括大型鋰離子儲能電池、正負極材料及電池製造設備等,而這些技術領域中國均居領先地位。與之前的限制措施類似,新規要求電池企業在出口前須獲得中國商務部的許可,讓北京得以有選擇性地「武器化」出口,新規將於11月8日生效。
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分析師黑爾斯(Matthew Hales)指出,「雖然影響產業範圍不如其他出口管制廣泛,但中國在電池供應鏈的主導地位,意味著它可以迅速對美國企業造成壓力。」他提到,根據BNEF的最新數據,2025年前7個月,美國約65%的大型鋰電池進口自中國,這些產品都將受到新規影響。
隨著AI熱潮推升能源需求,根據美國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的報告,美國資料中心的耗電量在2017至2023年間翻倍,預計到2028年將再增加2到3倍。
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能源、經濟與安全計畫主任基克里斯(Emily Kilcrease)表示,「中國的AI發展受限於取得美國晶片,而在美國,能源需求才是AI資料中心的最大瓶頸。」
中國掌控全球8成產能 美國本土擴產仍跟不上
大型電池可儲存多餘的再生能源,並在電力需求高峰釋放,以避免停電並穩定電網。美國公用事業級電池設施在10年前幾乎不存在,但到了2024年已達26GW。僅德州去年就新增約4GW的電池容量,足以供應300萬戶家庭用電。
BNEF預估,未來10年美國將新增多達136GW的電池儲能容量。黑爾斯指出,其中大部分電池仍需依賴中國供應,其他國家難以取代;儘管美國近年積極擴張電池產能,但仍無法滿足國內需求,且中國新規也將波及這些工廠。BNEF數據顯示,中國掌控全球約96%的負極產能與85%的正極產能。
分析人士也認為,此舉除了在貿易談判中施壓外,更是為了維持中國的技術領先地位。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馬佐科(Ilaria Mazzocco)表示,「中國已明確表態,不想輕易交出核心技術,他們的目標是成為未來數十年電池產業的主導力量。」
報導分析,最終中國會在多大程度上運用這項「電池槓桿」,將取決於貿易談判結果。2019年,北京曾在與川普政府達成協議後,恢復對美稀土出口。川普與習近平原定將於本月在南韓會晤,以推動新一輪貿易談判,但面對中國最新的出口限制,川普直言「沒有理由出席會議」,並威脅對中國加徵100%關稅。
風傳媒報導
圖檔來源 : 123rf.com


把此文章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