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突祭出更嚴格的稀土出口禁令,殺得全球措手不及,企圖藉此在國際地位與貿易談判中拿回主導權,究竟什麼是稀土?為何大陸能予取予求?影響的產業又有哪些?以及如何解決過於依賴大陸稀土的問題,4大稀土關鍵議題一次解答。
中國大陸自今年4月起,已對釤、釓、鋱、鏑、鎦、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及相關永磁材料進行管制,本次新增管制銪、鈥、鉺、銩、鐿等5類中重稀土金屬、合金及相關製品。
同時,大陸擴大相關管制最終用途,涵蓋研發、生產14奈米及以下邏輯晶片、256層以上儲存晶片,以及製造上述製程半導體的生產設備、測試設備、或研發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人工智能等,未來相關項目皆需逐案審批。
市場對「稀」的誤解,所有的稀土元素在地殼的總量不一定稀少,只是經濟上可開採且集中礦床較少,且提煉過程複雜、成本與環境代價高,才造成供應上的特殊性。
大陸囊括全球稀土產量的61%,同時控制高達92%稀土加工市場,壓倒性的市場優勢成為關鍵,就算其他國家能夠掌握剩下4成左右的稀土元素產量,但因為分離提煉的難度與成本高,難以抗衡早期砸下龐大資源的大陸。
日常生活中稀土無所不在,從小家電馬達到消費性電子產業都有,包括智慧型手機、筆電、耳機、喇叭及顯示器等,另外玻璃、陶瓷、LED與照明設備也丟在稀土的應用範圍。
高階使用則包括國防產業、航太產業、半導體產業、電動車及機器人產業、風力發電產業、煉油產業及化學品催化劑產業等,幾乎所有產業都受到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降低對大陸稀土的依賴已成為全球共識,但要完全取代大陸在稀土市場的地位幾乎不可能,目前以生產自家稀土、回收磁鐵及開發完全不需稀土的馬達等3大方向為發展重點。
由於稀土供應鏈成本與技術需求高,環境與人力耗損大。專家認為,其他國家自行生產的難度不低,且基礎措施往往需要數年時間建置,在此狀況下,只要能將依賴大陸的比重降低至6成,就可以顯著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