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信評與金融資訊巨擘標普全球(S&P Global)最新發布的分析報告發出嚴峻警告,美國總統川普的全面性關稅政策預計將在2025年為全球企業帶來高達1.2兆美元的成本衝擊,而其中約3分之2的負擔,最終將以價格上漲的形式直接轉嫁給美國國內消費者。
該分析報告詳細指出,這項規模龐大的成本,主要負擔者將不會是外國出口商或受關稅壁壘影響的企業本身,而是美國家庭。標普全球預測,僅約3分之1的關稅負擔將由企業承擔,剩餘部分則落到家庭支出上。根據其計算,受保障企業(Insured Corporates)將承受9070億美元的衝擊,其餘部分則由未受保障企業及私募股權等利益相關者承擔。報告強調:「消費者為更少的東西支付更多費用……這3分之2是他們實際負擔的下限。」
川普政府強調關稅的必要性
據了解,這項分析的數據基礎來自於對9000家企業的1.5萬名賣方分析師的意見彙整,報告作者群認為1.2兆美元的預估值已屬「保守」估計。標普進一步說明,關稅與貿易壁壘實質上等同於對供應鏈課徵的隱形稅,同時物流延誤和運費成本增加等因素,都進一步加劇了整體負擔。
針對這項分析,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Kush Desai)出面為政府的貿易立場進行辯護。他堅稱,雖然美國民眾可能經歷一段「過渡期」,但關稅成本最終將由外國出口商承擔。德賽補充說,許多企業正積極調整供應鏈,並將生產「回流」至美國本土以應對新措施。川普政府始終強調,這些貿易手段是必要的,這是對抗不公平的外國貿易行為並重新平衡供應鏈,使其有利於美國。
與此同時,標普全球在9月底的預測中維持了對美國經濟增長的看法:2025年GDP成長率預計為1.9%,2026年則為1.8%,這些數字略高於先前預估,但仍低於近期的增長趨勢。
在企業層面,標普估計企業利潤率將受到明顯壓縮,預計今年將收縮64個基點,2026年預計緩解至28個基點,2027年至2028年則可能降至8至10個基點。報告警告:「事實上,2025年的衝擊已成定局;2026年和2027年將考驗……獲利率最終能否恢復到關稅前的軌跡。」
對於關稅的影響,許多市場分析師和聯準會官員傾向於將其視為價格的「一次性衝擊」,而非長期通膨的驅動因素。市場共識的展望是,隨著企業透過技術提升、成本控制或供應鏈重新調整,獲利率最終將隨時間推移而反彈。
政治反彈會影響川普政策?
標普報告特別指出,低於800美元的進口商品免關稅的「最低限額」(de minimis)豁免措施於5月結束後,關稅對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影響開始顯著放大。報告作者寫道:「當豁免結束時,衝擊波及了運輸數據、企業財報和高層評論。」川普政府辯稱此舉在政治上有其必要性,但也使關稅成本在消費價格中的顯現更加明顯。
關稅成本的規模與分配,對於正將關稅作為恢復「公平」貿易工具的川普政府而言至關重要。對於聯準會的政策制定者而言,核心問題在於由此產生的價格壓力是否能夠穩定下來,或者會否成為內嵌於通膨預期中的長期因素。此外,關稅影響的程度,也將部分取決於政府在貿易緊張局勢(特別是與中國在稀土問題上的爭端)升級之際,將如何積極地運用或是否大幅縮減其關稅武器。如果消費者開始對潛在的成本上升產生不滿,政治反彈恐將對政府的貿易策略構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