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簡體 商家登錄

【中國製造】美國會報告:「中國製造2025」已大致達成目標 暴露美國供應鏈弱點

11/19/2025 3:20:06 PM     瀏覽 481 次

美國國會本周公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大陸在10年前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發展藍圖,如今已在多個產業獲得成功,並使美國在藥品與電氣設備等產品依賴中國大陸供應鏈,可能成為弱點,未來稀土斷供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在其他產業。
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本周向美國國會提出的年報指出,北京過去十年來持續投入國家支持後,已大致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創新力提高,在全球價值鏈地位攀升,並且鞏固製造強權的位置。
報告顯示,在2015-2023年期間,在電動車、電池及綠能科技等「中國製造2025」所列的產業中,中國大陸企業占了全球出口的近25%,同期中國大陸的全球製造業產出占比也從約25%提高到29%。
報告指出,北京目前仍難以在航太、新材料及積體電路產業等領域陷入困局,原因包括進入門檻高、以及西方現有業者緊密掌控核心的智慧財產權,但即便中國大陸在這些領域落後,依然能夠獲得進展,例如鐵路運輸業未能達成「中國製造2025」的具體數字出口目標,卻已成為高鐵科技的世界領先者。
報告提醒,中國大陸仰仗著龐大的工業基礎,對美國其他供應鏈也擁有類似稀土的籌碼,例如中國大陸主宰電鍍車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生產,警告稀土斷供的情境也可能在美國各產業一再上演,「美國決策當局對這些脆弱點的範圍仍缺乏透徹了解,也未更廣泛地認知到,若北京在衝突情境下選擇將這些經濟依賴武器化的可能後果」,敦促美國政府要求美國產業界詳列易受中國大陸管制的衝擊。
例如,美國國會應要求在美國銷售的藥品的製造商揭露產品成分的來源,即使某種藥品是在印度等第三國生產的,其活性成分的最初供應商也很可能在中國大陸。此外,中國大陸也主宰一些不起眼的工業零組件,包括基礎半導體晶片與電子零組件等。
目前華府也在採取類似的戰略,由政府主導振興產業,但中國大陸的製造業進展是持續推動的成果,華府政策則會隨每次選舉結果而變動,能否貫徹類似的長期規畫,仍是個問號。
udn報導
圖檔來源 : 123rf.com


把此文章分享到:

關於 大頭車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