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工統計局(BLS)於2025年11月20日發布延宕已久的9月就業報告,報告顯示先前公布的7月與8月非農就業成長數字遭到大幅向下修正,兩月合計被高估達3.3萬個工作機會。
具體而言,7月非農就業增長人數從原先公布的增加7.9萬人,下修7千人至僅增加7.2萬人;8月則下修2.6萬人,從原先的增加2.2萬人,直接轉為減少4千人。這是美國就業市場連續出現疲軟訊號的最新證據。
川普被認為是經濟困境元凶
原本預定在10月3日公布的9月就業報告,因美國史上最長的聯邦政府停擺(長達43天)而被迫延後發布,勞工統計局大部分員工當時被強制休無薪假,無法正常進行數據蒐集與處理工作。
報告同時指出,聯邦政府部門的就業人數自今年1月高峰期以來,已累計減少9.7萬人。勞工統計局特別說明,在其企業調查中,即使員工正處於帶薪休假或領取遣散費的狀態,仍被計入就業人口。
就業市場的疲弱表現,也直接反映在美國民眾對經濟的觀感上。根據福斯新聞最新全國民調,高達76%的選民對目前經濟情勢持負面看法,這項比率較7月的67%、以及前總統拜登任內結束時的70%明顯上升。
民調顯示,選民將當前經濟困境的主要責任歸咎於現任總統川普,認為川普需負較大責任的比例約為拜登的兩倍;同時,認為川普政策對個人財務造成傷害的比例,更是歸咎拜登者的三倍。川普在經濟議題的處理滿意度跌至新低,整體施政不滿意度則攀升至歷史高點,甚至在其核心支持群體中也出現明顯下滑。
10月就業報告將不會單獨發布
川普仍將經濟表現視為第二任期的重要政績,並以減稅、放寬管制、擴大能源生產以及吸引外國投資等政策作為佐證。然而,這套論述在今年8月遭到嚴峻考驗,當時勞工統計局公布5月與6月就業數據合計向下修正25.8萬個工作機會,這是近年來罕見的超大幅度修正,隨即引發川普強烈不滿。
就在該修正數據發布數小時後,川普宣布解除勞工統計局局長艾瑞卡.麥肯塔弗(Erika McEntarfer)的職務。川普當時在Truth Social平台發文表示:「依我看來,今天的就業數據是被『動手腳』來讓共和黨和我難堪的。」
這起就業數據爭議爆發時,勞工統計局正努力從長達43天的政府停擺中恢復運作。11月20日,美國勞工部進一步宣布,由於停擺期間員工無法完成關鍵數據蒐集,10月就業報告將不會單獨發布,相關數據將併入11月報告一併處理。這項決定意味著選民與金融市場必須等到12月,才能取得更完整的就業市場最新資訊。